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小,做则必成。面对面对话,心贴心交流,孩子有一百种模样,教育便有一百种方式。温暖聆听,携爱前行,让教育更具内涵与温情! 家访,是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是联系学校与家庭的纽带。为促进家校教育有效衔接,真实了解学生周末居家学习与生活情况,我校于12月16日组织了家访活动。
此次家访工作,范围广,时间长,效果好。老师们携爱前行,拉近了与孩子心灵的距离;家校同心护航,搭建了与家长沟通的桥梁。温暖聆听,家访有爱,让教育更有温度!
△家长反馈
上周儿子说班主任要家访,我的第一反应是奇怪:这都什么年代了,怎么还有家访这种事。但马上第二反应就是惊喜:这年头老师宁愿选择跑几十公里去家访,而不是把家长叫到学校耳提面命一番,这种学校也太难得了。而我也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情周末静待着老师的来访。
周六老师如约而至,更大的惊喜是不但班主任王文杰老师来了,数学李莲凤老师也来了。我儿子数理化从上初中开始,成绩就一直拖后腿,以后就算选文科,数学也是始终要面对的,所以数学一直是我们很头疼的科目。李老师一来就先帮助我儿子解决了作业的问题,然后和我交流孩子数学面临的问题。我提出了我的疑惑“孩子数学上花了很多时间,可成绩一直上不去,是不是因为没这个天分,理科思维完全建立不起来”。李老师一句话让我茅塞顿开“孩子的文科成绩不差,说明记忆力没问题,记忆力只要没问题,数学就不会很差,你可以监督让他先把公式背下来”。
△李莲凤老师家访过程中指导学生做作业
我突然意识到我一直想培养孩子理科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却忘了一样,理科的公式和定理也是可以先背下来的。背的公式多了,在题目中自然而然的就会建立对公式的理解。对于数学天赋强的人,当然是先理解然后记下公式和定理。而对于数学天赋弱的人,先死记硬背再去尝试理解,不失是一种更切合实际的办法,这真是一句话点醒梦中人。
在李老师辅导儿子作业的时候,班主任也和我交流了班级的情况和以后的教学计划,作为家长,能感受到老师是有长期规划的,这也让我们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更有信心。感谢荣源龙,让我这个小时候“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到我家”的学生,在角色变换之后第一次以家长的身份体验家访。不得不说,面对面和老师交流的效果要比集体到学校开家长会的效果好得多,也希望学校能把这个传统保持下去。
高一2班 张智杰家长
△高二年级第七小组家访总结
本次家访活动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体验机会。通过与家长和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家长和老师了解到学生在家在校的真实情况,为将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深思。老师用真诚的态度和行动向家长传达了我们对孩子的重视和对家长的尊重,家长表达了家校携手共进、实现我们共同理想的信心。
△高二年级第五小组
在家访过程中,我们从家长的行动中、话语间、眼神里,感受到他们传递的信任和期待。通过走进学生家中,我们对学生的了解更加深入全面,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取得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增强了家校教育合力。
△高一年级第七小组
通过此次家访,近距离了解了学生在家表现,日常行为,成长经历,思想动态及家长的诉求、建议等等;家长也了解到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了解学校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常规管理。
此次家访给我们最大体会是拉近了与学生、家长的距离,加强了沟通,增加了相互间的了解。真正的家校合力一定是在相互了解、信任的基础上形成的!
家访中面对面、心贴心地促膝而谈不仅拉近了老师、家长、学生间的距离,更是激活了家访的育人功能,提升了我校育人的温度,受到了各位家长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取得了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