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间,
位于肇庆市高要区白土镇的
肇庆市荣源龙高级中学(筹)
(以下简称“荣源龙中学”)
首次向家长和学生开放参观。
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中,校长们发现不少家长对“双减”政策以及择校标准等教育问题理解有待深入。
对此,该校主管教学的张庆武副校长基于多年一线教学以及教师队伍管理的经验,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双减是为了激励教师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减轻学生重复无效的过重课业负担,以核心素养
为目标,引导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深度学习型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力。”张庆武表示。
加减:研发校本课程 改革作业设计
“双减”之下,教师应该从课程思维的角度,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
‘教什么’‘怎样教’‘教到什么程度’, ‘学什么’ ‘怎么学’ ‘学到什么程度’?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关注的是“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恨不得把学生的24小时都攥在
自己的手里,间接滋生了学生的厌学心理。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源在于老师缺乏对学生和教学材料的研究。
落实“双减”,在于“减负提质”。要达成这一目标,需要变革传统课堂,生成有效课堂。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 减量增效的课堂,来自老师对教材和学生的充分理解和把握。
通过集体教研和结构化备课,整合教学资源,学校将逐步形成适合学生实际的校本教材。教研是教学
工作的核心,是实现高质量课堂的基础。学校将着力抓好教研工作的落实,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使经验型的“教书匠”转变成研究型的教师。
除了教研和备课环节,作业设计也非常考究。一直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张校长曾经目睹学生陷入“埋头拉车,
不抬头看路”的“混沌”状态。在张校长看来,某些老师布置和批改机械重复的课后作业,看似“努力”,实质是懈怠于研究
学情、优化作业设计。张校长认为,学习重在“悟”,成在“法”。教师缺乏对“法”的研究,学生则难以“悟”,容易
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畏难情绪,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均出现下滑。对此,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学科价值
的引领,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提供有效的方法,不留痕迹地帮助孩子,以问题为核心,
把“大问题”拆解为“小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小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乘除:大道至简 情怀为重
荣源龙中学的校长们深谙,要满足以上种种对教学设计的期望,非常考验教师队伍的“内功”。
因此,在进行教师招聘时,管理团队不仅注重考察应聘者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也关注其教学研究、
反思能力及对教育事业的情怀。时代变化,大学生也在变化,教师没有教育情怀,就不会静下心来研究
时代的烙印和学生的发展。据悉,荣源龙目前的招聘范围以广州地区为主,同时也从全国各地物色人才,
简历筛选阶段竞争激烈程度最高达到60:1。对于不同层次的应聘者,学校设置了不同的考察标准。针对
应届生,校长们看重的是对方的学业及是否愿意投身教育事业。针对学科带头人,考虑其教学经历和
学校背景,看中老师背后带来的教学经验,亦即“法”,以期聚人聚“法”,避免学校的发展囿于校长
们自身经验当中。无论是骨干教师还是青年教师,只有基于教育情怀的加持,才能矢志不渝地投身教育
事业,脚踏实地地共同构建优质的教育服务体系,成就高品质的学校教育。
引进广州成功经验 教学管理与时俱进
荣源龙中学非常注重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据悉,荣源龙中学将于今年7月下旬开始教师培训。
此后,学校将沿袭广州优质学校的管理经验,安排资深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引领青年教师,常态化地通过“传帮
带”和师徒结对的方式,脚踏实地落实“青蓝工程”。同时, 坚持“请进来、走出去”,邀请专家团队到
荣源龙中学指导教学工作,也让荣源龙中学的教师走出去交流、展示和学习。
教师队伍建设的优化为教学工作提供保障。张校长多次强调,教育教学三年一盘棋,高中教学必须通盘考虑,
提升教育、教学智慧,践行深度学习。当前,高考不断进行纵深改革,囊括知识性考点,方法性考点,甚至价值型考点,
可谓“考活不考死”,重点考察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能力。
只有懂得研究高考的变化,才能出奇制胜。张校长总结,传统教学只关心“教什么,
怎么教”。实际上,“教学”的核心,不在于“教”,在于“学”,应该注重“学什么”和“怎么学”。
引导学生培养问题意识,自主学习,才符合我们教育改革中“以人为本”的宗旨。荣源龙中学,
也将始终贯彻“脚踏实地,做务实的教育”的建校理念。